7月8日-14日,学院“梦回徽州”实践队深入安徽省芜湖市、宣城市和黄山市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查、交流访谈等方式开展了形式多样、丰富有效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共建实践基地,助力社区建设。7月8日,学院“梦回徽州”实践队在安徽省芜湖市南陵县蒲西村举行“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挂牌仪式,并开展了“百强志愿 爱在社区”全国公益联动活动。活动现场,志愿者们围绕“传递青春能量 关爱留守儿童”主题,为现场的儿童们提供了石膏娃娃和色彩丰富的颜料,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力。创作过程中,他们相互交流着涂色技巧,分享着创作的喜悦,每个石膏娃娃在他们的巧手下逐渐变得生动起来,充分展现出了社区小朋友们的艺术天赋和动手能力。此次挂牌也为学院未来的社会实践活动奠定基础,建立了社会实践长效机制,变“三下乡”为“常下乡”,带动更多社会实践走深走实。
走进非遗文化,探寻传统技艺。7月9日,实践队赴南陵县柏林村感受非遗魅力,追寻百年足迹。下文鱼灯非遗传承人文世宝围绕下文鱼灯的传承与发展,通过五段视频,详细讲述了鱼灯文化轨迹、扎框和印鱼鳞的传统工艺。随后,队员们前往下文鱼灯灯堂进行参观学习,文老先生绘声绘色的介绍鱼灯的制作、表演等内容,12盏颜色丰富、形态各异的鱼灯进一步拉进了我们与非遗的距离。下文鱼灯不仅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底蕴与审美价值,更是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的结晶。
寻访宣纸之乡,追溯文化之源。7月10日,队员们来到安徽省宣城市泾县,先后参观了中国宣纸博物馆、“三丈三”巨宣生产车间、宣纸技艺体验园,体验纸寿千年的韵味,探寻非遗宣纸的传承。通过丰富的图文资料和珍贵的历史文献,队员们追寻了宣纸从唐代至今的发展脉络。在宣纸陈列馆,工作人员给团队细致的讲解了宣纸的制作工艺和过程,从选料、浸泡、蒸煮和晾晒,每一道工序都凝聚着匠人的智慧和汗水。在宣纸技艺体验园区,大家身临其境地体会到了大国工匠们的精益求精,细品从浸泡原料到捞纸、晒纸等108道工艺的制作精湛与匠心。此次活动不仅加深了青年学子对宣纸文化的认识,也为宣纸老字号的未来继承与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重温红色足迹,践行时代使命。7月11日,“梦回徽州”实践队来到了——岩寺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深入了解新四军的历史。在讲解员的引导下,团队依次参观了序厅、岩寺集结、誓师东进、军民情深、抗日烽火、铁军传承六个展区。在旧址陈列馆里,大家观看了馆内现存的珍贵图片资料以及实物,看着那些锈迹斑驳的枪支、粗糙简陋的生活用品,深深地为先烈们克服万难、坚持到底的革命精神所感动。队员们纷纷表示,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要勇担青年使命、主动担当作为,将所感所悟转化内驱动力,为学院建设贡献力量,为国家建设奉献青春。
饱览徽州文化,领悟徽商精神。“梦回徽州”实践队来到了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走进了谢裕大茶文化博物馆。团队沿着展览路线,详细了解了茶叶的起源、发展到谢裕大茶的独特制作工艺,并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感受了现代化茶农制茶方式,并亲自参与了揉捻、烘焙灯制茶环节,深刻体会到制茶过程中的艰辛与精细。随后团队成员共同穿行在茶树之中,探访黄山市优质茶树资源保护库,近距离接触了百年老茶树群,更加近距离体验到茶文化的魅力。此次参观学习,队员们明白了之所以百年前诞生的谢裕大如今可以成为现代茶企之翘楚,是由于代代匠人蕴含在工艺工法间的徽商精神。也正是这匠人匠心,才使得徽茶在千年历史中依然是韵味悠长。
青春助力乡村振兴,志愿花开秀美徽州。学院“梦回徽州”实践队以“感悟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生命力,厚植新时代高校匠心文化”为主题,开展了一系列的社会实践活动。未来,“梦回徽州”实践队将持续关注非遗的学习、保护、传承和宣传,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青春力量。
(文/图:孙莹莹、张瑞;审核:郭岩崑、许花;责编:孙莹莹)